18赞
张也许 做过

午餐•2016年2月9日

年初二,扭一扭!

小时候从大年初二到初五和正月十四到十六,在正街、大的胡同,白天晚上都能看到正宗的东北大秧歌。


秧歌队是政府部属,由各单位独立组成。一进腊月,各单位不管多忙,每天拿出半天时间锣鼓喧天,加班加点练秧歌,无论官职几品,还是泛泛平民,不许请假,全体参与。各单位都奋力成为服装漂亮、锣鼓家伙齐全、队伍浩大,扭得投入的一等秧歌队伍。


       白天的秧歌由于没有灯笼的点缀,和晚上比效果不好,不那么热闹,所以看的人也不多,扭的人也不太起劲,没大看头,可到了晚上就不一样了。


       过年每天吃两顿饭,早上吃得晚,晚饭吃得早,下午三、四年钟就吃完了,家家如此,没问过妈原因,我想一是过年睡得晚早晨起得晚,早饭九点多钟才吃,另一个原因大概避免一天中都在煎炒烹炸的忙碌吧,因每一餐都是不能少于八个大菜,还要成双成对才行。


       天一黑,家家大大小小都穿戴暖和出门,特别是背街的人家,早早的就候在主街道两旁,人山人海等待一个个的秧歌队。


       有全家老少齐出动扶老携幼的、有一家三口孩子骑在爸爸脖梗女的挎男人胳膊的、有成帮结伙小孩子大呼小叫的,反正人人都极其兴奋,各自占据有利位置生怕错过每一支秧歌的精彩。


       而我们家不但住在主街区,而且道对过就是电业局。当时电业局被称为“电老虎”,有权有势的单位,所有的秧歌队必经我家门前,而且要在门前扭上至少三圈,如电业局领导没看够,又放了一挂长长的鞭炮挽留,那还得继续扭一圈才能让走。这样,我们这周围邻居都不用急三火四地受冻挨累出去等秧歌看,就跟家呆着,喝着茶水儿、嗑着瓜子儿、唠着小嗑儿,等听到由远而近的“咚呛,起呛起,咚呛咚,起呛起”的锣鼓声越来越响,那就是秧歌队越来越近了,再出门都来得及。


       电业局早已开了大灯,把整条街照得通明,连我家的小院都如同白昼。爸妈都是等到秧歌队到了门前再出门,站在自家大门前的小桥上。爸把妹扛在肩上,我和哥被妈一手攥一个,人多,生怕挤丢。秧歌队就在眼皮底下扭来扭去,看得真真的。。。


       每支秧歌队里都有妈认识的人,或是她教过的学生,或是学生家长,扭到我们面前时,都会对着我们使劲摇一摇他们手中的荷花灯笼,弄得我们仨一脸的骄傲。他们脸上画着油彩,穿着鲜艳的古代仕女服饰,头上云发盘起,戴着“琼簪玉佩”,但全都是男扮女装

2016-02-09

登录查看1条回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