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餐•2018年2月8日
#午餐•2018年2月8日##优雅猪精养成记#2018.2.8 小年
朋友前几天说,送你几个壮族过年吃的粽子尝尝鲜呐?我说好呀!
甫一送到,吓了我这一大一跳。
从没见过这么大个儿的粽子。比胳膊还粗,有一尺长——个顶个儿有一斤多,瓷瓷实实、满满当当装了一箱子。
想着糯米不易消化,肉粽又油腻,甚至开始发愁起怎么才能把它们吃掉啊?
今儿早上我家某人蒸了一个,给我剩了一半。
打开来一看,里面的馅料有密密的绿豆、蛋黄,还有不太咸的带着肉皮的软糯咸肉。油也没有想象的大,味道清淡,带着糯米和豆子的清香,很好吃!
遂了解了一下壮族人民与粽子的渊源——
中国人都讲究靠山吃山,靠海吃海。而在壮族文化中,胜产糯米的地理条件,也造就了壮族人与粽子的渊源。
在壮语中,“包粽子”的发音为“独逢”,与包襁褓的“独朋”相近。广西地区较常见的年粽一般都做成两边略低,中间鼓起的方形粽子,可被视为象征孕妇的腹部——就是我吃的这种粽子啦。
在广西宁明县,春节时壮民往往制做一种大得惊人的粽粑,这种粽粑以芭蕉叶子包成,内放一条剔去骨头的腌猪腿,足有八仙桌那么大。
这种粽粑是用于除夕祭祖用的。祭祖完毕,同族人共同分食这只大粽粑,以示大家同心同德,和睦美满。
在云南文山,壮民喜欢在节日制做“马脚杆粽”。
这种粽子用30厘米长、10至15厘米宽的大粽叶包成,其形状一头粗大,一头细长,很像一个带蹄的马脚,所以人们称之为“马脚杆粽”。
在广西区内,粽子的文化又各不相同。南宁及其周边地区,过年往往会包重达两斤以上的大型粽子。那里的棕叶会采用冬天的芭蕉叶,极其宽大,横县的大粽尤其出名。
壮族粽子形状也比较多样,除了上述的“孕妇粽”和各地都有的三角粽,还有羊角粽、驼背粽等。在桂北还有因形状得名的“狗头粽”。选料也和其他地区不同,最大的特色就是使用绿豆和板栗入粽……
看看看看,吃也可以吃出不一样的文化呢!
2018-02-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