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赞
骨儿朵儿 做过

2020年10月13日

空气的“胃口”(饱和蒸气压)是随着气温变化的: 本来,在天气热温度高的时候,空气的“胃口”更好,能喝更多的水。 但是秋季来临时的突然降温,会让携带着大量水蒸气的空气很“倒胃口” ——低温让它胃口变小,再也装不下这么多水蒸气,只能在把水都“吐出来”—— 所以在温度特别低的秋夜里,很容易见到水蒸气凝结成的露水。 虽然 “冷露无声湿桂花”的意境很美,但显然到皮肤这儿就没那么浪漫了 ——白天太阳出来后,或者在保暖的室内,温度又会有所回升,空气的“胃口”又开始恢复,但是原来携带的水已经没了,相对湿度变得非常低。 极度饥(干)渴(燥)的空气只能又去找四处汲取水分,包括从皮肤里直接掠夺… 所以在秋季换季时候,昼夜极大的温差变化导致的干燥环境,就像一部天然的皮肤抽水机: 被抽干了水分的皮肤屏障,就像秋天干枯的树叶一样脆弱,很容易被破坏,继而导致炎症的发生,各种泛红、起皮、瘙痒的症状也就随之而来… ——如果你再看到秋季清晨晶莹的露珠,那可能就凝结着你饱受剥削的皮肤流下的眼泪…#早餐•2020年10月13日#

2020-10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