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离蛋白蛋黄,我会用小碗一个个分,避免磕散一个,影响前面所有蛋清,然后蛋白蛋黄分别倒进不锈钢盆,小碗的蛋清要刮干净。不锈钢盆要无油无水,这个是必须的。分好的蛋白放冰箱继续冷藏,蛋黄盖保鲜膜放一边回温,有条件的话放28℃的环境。
乳化牛奶(常温)+玉米油,手动打蛋器贴住容器壁,逆时针匀速转动,直到牛奶和玉米油变成乳白色浓稠液体,类似于酸奶质地,无浮油。打蛋器转动速度无需太快,一定要匀速。
将蛋黄+细砂糖用手动打蛋器打散到糖基本融化,无需过多搅打,切勿让蛋黄颜色变浅。然后倒入牛奶玉米油混合物,匀速搅拌至融合,筛入低筋面粉,用手动打蛋器从12点方向进入划向6点方向提起,同时左手逆时针或者顺时针规律的转动不锈钢盆,反复操作,直到大致没有干粉状态,磕掉打蛋器上蛋黄糊,在还有干粉颗粒的地方贴住盆来回摩擦碾压,直至没有颗粒及干粉,形成可以流动的浓稠糊状。不建议用z字法,更不要画圈搅拌,避免起筋,可以短距离来回一字碾压,实在还有颗粒,用硅胶刀按压颗粒,直至完成。盖住保鲜膜防止表面结皮。
预热烤箱140度(后部热风=风炉)。打发蛋白到细腻有光泽。具体打法会单独写一个食谱。这里只说明工具和打发耗时。祈和350瓦打蛋器(KS-938AN),约3分30秒。供参考 ps:鸡蛋一定要新鲜,冷藏。 打发蛋白前预热烤箱,一般时间刚刚好,避免蛋糕糊完成之后,预热温度或高或低。
分三次将蛋白翻拌入蛋黄糊。每次加入蛋白先切拌,硅胶刀垂直从12点到6点方向,左手转动不锈钢盆。第一次加蛋白切拌后,结合8字,翻拌手法,让蛋白完全均匀融入蛋黄糊,具有流动感。这步特别关键,翻拌的时间略长有轻微消泡也没关系。如果不均匀,会影响后面效果,最终导致成品组织不佳。第二次加入蛋白以后,先切拌,大部分融合以后,翻拌为主,不再使用8字手法。我个人翻拌有两个动作。1,刮刀30度贴盆,2点方向入8点方向出,提起刮刀离盆10-15厘米高,蛋糕糊能下落。2,刮刀垂直10点方向进8点方向出,提起,蛋糕糊可以下落。两个动作根据情况结合使用,以刮刀不碾压蛋白气泡为原则,翻拌到均匀。第三次加入蛋白,切拌+翻拌,形成细腻有光泽的蛋糕糊。整个过程中,看见蛋白块就要使用切拌手法碾压。 ps:这个过程要一气呵成,切勿磨磨唧唧,尽量快速轻柔完成整个过程。
蛋糕糊从高处倒入模具,在光滑水平面上(桌子上可以垫一张A4纸)逆时针晃动模具几下,蛋糕糊表面即可平齐。个人不建议用所谓的摔。摔不好的话,会把活底颠起来,进入空气,反而在底部周边存在气泡。气泡在切拌的时候如果到位,蛋白打发正确情况下,基本不会存在。模具一定要用阳极铝的,切勿使用不沾层模具,也不要为了好脱模,立面垫油纸,这些做法都是错误❌的,都会造成失败。
中下层,35分钟后部热风(140度)+15分钟(150度)顶部加热热风,总计50分钟。关于温度和时间,家用烤箱原则是低温慢烤,尤其是小烤箱。开裂很正常,新手重要的是先把蛋糕烤熟烤透,组织均匀富有弹性。6寸总体时间控制在50分钟左右,130度(烤箱温度表显示)为基准,摸索自己的烤箱,湿了生了,提高温度,黑了糊了,皮厚,降低温度。一般最高点出现在35-40分钟,过早出现最高点是温度高了,应该降低温度,此后升温10-20度,一般不会大开裂。先低温定型,后升温烤透,可解决过早出现最高点又熟不透的问题。颜色可以盖锡纸控制,但强烈建议看见蛋糕表皮干燥以后再盖,否则会粘掉皮。有条件的,可以开热风五分钟再盖锡纸,但要提高10度。以下为每隔十分钟的变化。供参考 ps:建议买一个烤箱温度表,能事半功倍,不然无法知道烤箱内部的实际温度,毕竟烤箱都有温差,只是大小问题。我的巴科隆风炉模式设置140度,实际130度。另外,蛋糕要放中下层,巴科隆开始我放的倒数第二层,以为是中下层,因为用海氏时都这样放,后来发现开上管加热总是裂的很夸张,于是发现巴科隆的倒数第二层只是相当于海氏的中间层。我是如何发现确定的?用尺子量了模具上沿到加热管的距离。
10分钟
20分钟
30分钟
35分钟
40分钟
50分钟
出炉倒扣直至凉透脱模,不要着急脱模,能隔夜最后,个人觉得没必要摔那一下,影响真不大,我从来不摔,没出过问题。也不要为了快点凉透,把刚出炉的蛋糕丢到冷的地方。实在着急,3-4小时以后脱模。着急脱模,不要问为什么组织不好看,组织需要凉透固化。最好买一个这样的架子,实在没有,用两个碗架两边也可以,一定要让蛋糕距离桌面有一定距离散热,切不可直接扣桌子上,或者扣烤网拍桌子上,热气回潮,后果可能会有很多种可能。。。。塌,回缩,凹。。
凉透以后表面自己平了
组织还可以。
关键词:乳化,蛋白打发,翻拌,切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