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克新黄豆冷水浸泡一夜。 (一定不要使用陈年豆子,观感和口感都会差很多)
200克黄豆加2000~2500毫升水,使用豆浆机或破壁机果蔬冷饮功能破碎搅拌三次。 因为我的豆浆机容量比较小,所以是分两次完成的。为什么要搅拌三次?主要是为了蛋白质充分析出。
搅打好的生豆浆使用多层细棉布过滤。拉茶袋也是极好的。过滤多次也是可以的。 这一步直接影响口感细腻程度。
剩余豆渣用力挤出汁液
干豆渣可以做小饼。 (见五香豆渣饼做法)
过滤好的豆浆放入锅中熬煮。注意搅拌防止糊底。注意控制火力,大火容易扑。豆浆比较浓稠,会有假沸现象,确认煮开后要再煮5分钟左右,把豆浆煮透。生的豆浆有毒。
说明书提示内脂凝固剂的使用比例为每50克黄豆1克内酯。可以多次尝试比例。内脂太多会容易酸,豆浆浓度太高豆腐脑也会老不够水嫩。所以可以采用两条路线微调改进:一是降低内脂用量。我个人认为,200克黄豆,2000毫升水在过滤和熬煮过程中都有蒸发,3克凝固剂够了。二是降低豆浆浓度。可以使用150~160克黄豆,2000毫升水,或者200克黄豆,2500毫升水,再分别按3、4克内脂尝试几次,就可以掌握适宜自己的豆花嫩度所需最佳内脂用量。 第1次做:将4克内脂用30毫升凉开水融化。电饭锅开启保温功能温热后将内脂水倒入。注意控制时间,不要太早做这一步,最好在熬煮豆浆快好同时进行。
熬煮好的豆浆开盖放置2~3分钟,温度会降至85度左右。然后从30厘米高处将热豆浆冲入已放好内酯水的电饭锅中,热豆浆会与内脂水完全融合。
豆浆静置不需搅动。电饭锅加盖保温状态,静置20分钟。
豆腐脑成功了!
豆腐模具铺好棉布。
将豆腐脑均匀舀入模具。
四面包好纱布。
放好模具盖子,盖上压重物,压1~1.5小时左右。 拒马河捡的鹅卵石,这次终于有用处了。😂😂😂
可能是放了两块石头压力比较大,一个小时以后就成型了。
小葱拌豆腐😎🍀🌸🌸
第1次制作竟然成功了,看到凝固成豆腐脑的那一刻是很激动的。但是口味差强人意,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。总结一下有几点: 1、用内酯凝固再压制,总体感觉有点像石膏豆腐。内脂可能还是制作豆腐脑比较合适。做豆腐另外买了卤水料包,也没有研究是不是另外一种凝固剂,下次要试一试。 2、口感不够细腻,判断主要原因是豆浆滤渣不够彻底。可能是过滤棉布孔隙太大,可以加多几层棉布或者换多几层更细的棉布试试,多过滤几次可能也会好一些。正好做港式奶茶买了拉茶袋,下次试试。 3、豆腐脑表层泡沫影响观感。学习了一下有同学讲冲浆时可以在电饭煲内胆上方加网筛,过滤一下泡沫,下次实践。 4、口感偏酸,初步判断主要原因内脂用量多了。50克豆子一克内酯,理论上4克内酯就可以。但是担心损耗,内脂少了会凝固不彻底,所以用了不到5克的样子。事实上购买模具时候说明书讲,200克豆子3克内脂可以,下次小剂量试一下。 5、200克豆子感觉做出来豆腐应该不到500克。小号模具一个就可以。我分成两个模具压制就非常薄了。压制的时间,一个小时应该还是不够的,主要是比较容易碎。但是太久会比较硬,卤水柴锅豆腐那样应该也是不需要压制太久的。这个还需要反复实践总结。 6、要买当年新豆!!!陈年豆子口感差太多了。 7、这个方子剂量豆腐脑量太大了,除非吃一部分豆腐脑,剩下的做豆腐。我建议破壁机直接使用加热五谷豆浆功能,做好豆浆以后留两杯喝,剩余用600~700毫升豆浆(过滤或不过滤都可以),1克内脂冷水融化,温热小陶锅(主要是保温功能好)后关火倒入内酯溶液,然后将豆浆从高处冲入,加盖静置15分钟。这样正好可以做两杯豆浆、两碗的豆腐脑。两个人的话最合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