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APP打开 

长在路边的桅子,职业的关系说可入药,也可作染料;艺术家如此说,那是秋的颜色,入画便可染

采点回去

用料理机把桅子打碎

过滤便得颜料

家有小朋友的朋友,像这样纯天然的植物颜料,绝对比那些水彩颜料安全、环保多了

桅子入画

早在高中时期,担任班级的美术课代表,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以至于后来聊起,美术老师至今还保留着儿子的美术作业。这是对家门口小溪里抓的小鱼写生

喜欢这样的简笔画,简简单单的几笔线条,特别流畅,名曰“听虫”

高中毕业申请美国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,学习时装设计,在时装设计上颇具天赋,本以为会在时装领域创立自主的品牌,无奈学校不合他意,一年后便转学

这是学期结束时设计的裙子

换个角度看裙子,360度裙摆、玫瑰花瓣造型的裙子,倒也别致

回家后做了个的玩偶布娃娃予我,很难相信这出自一个男孩之手!

这是从国外带回的画板,在画板上用细尖笔刻画的画,非常细腻,刻画得淋漓尽致

转学到英国,就读于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艺术学院绘画专业,国外的教育追求的是个性张扬,没有千篇一律的绘画风格,以自我创作为主。也正是因为强调自我个性,导致艺术家的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,到现在还在不断探索中

大一假期,经人介绍去浙窑体验陶艺

1个月的假期是辛苦的,吃住在山上,饱受蚊虫的叮咬,与陶艺师傅们在一起

自己动手捏毛坯、打磨,烧出来的作品虽然粗糙,但也颇具灵性

造型不一的马

和谐的一家

有了浙窑的经历,自己做模型

这样的模型会是什么效果?

熔铜

原来做成铜艺的

最后成这样2件作品,一件是问号?一件是感叹号!人生何尝不是这样!古铜色,看起来颇具年代感,曾有人出高价收购,不卖,自收藏

大二时的儿子,在上海外滩举办个画展“慎独者”

画展现场

以水墨、灵动、肢体语言来展示这批画,虽不曾看懂,画工尚不扎实,但感觉别具一格,耳目一新

震撼!

逼真!

取名为“庙”

舞者

独裁者

此画的相片无偿成为美国一乐队唱片的封面

少见儿子画的油画

画在木板上的画,立体感超强

2016,伦敦,毕业前举办的第二次个人画展

伫立在画前

有人看着看着哭了

看哭了聋哑人

看哭了一个失去孩子的妈妈(从失去孩子的阴影中未曾走出来)!站在画前久久不能离去,因为共鸣,赠画予人

这是一组以茧为题材的画,茧,既是一个具幽闭与压迫的空间,但也是羽化与改变的容器

经历了被矛盾的真相包围,突破了无尽的可能

为了画画,曾跟随自己喜欢的舞蹈家到德国观看舞蹈、观察肢体语言表达

将画展作品整理成册,名为《逆流》

每一件作品中的丝丝缕缕都是暗喻的牵引

最后羽化改变,突破升华

大学毕业了

大学毕业时是少有的,被请到校长的家里作客的学生之一

研究生申请就读的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动态影像专业,从绘画到影视发展

2019某天的日程

能在大英博物馆临摩达芬奇的画作,实属荣幸

原来是为“猫之恋”作宣传策划

2019,作品被录取参加意大利威尼斯“双年展”的通知。“双年展”,世界艺术家们的嘉年华,艺术家们挤破头皮都想进去的艺术盛会

双年展的作品装置

2019.11艺博会

画风又突转

画作受年轻人的追捧

名为“臆想人形”,看起来这样一组不同肢体形态的画像,其实大有学问

凝视者

对话

对话

一种细节都是指纹的画

放大看指纹

这是一组融入艺术家指纹的画作,应该说是很难被摩仿的画

“猫之恋”剧场担任策划

“猫之恋”剧

临摹

墨

巫山神女

2020因新冠疫情宅家的曰子,恋上了雕塑!

各种塑型,也因为类似此类的雕塑被选中参加艺术家们的驻地活动

随笔

随笔

2020.11.11-14西岸艺博会

布展

展示的部分作品

展示的部分作品

展示的部分作品
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期待!
从创作的开始,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对话过程,不断突破自身的界限与认知,从绘画、雕塑、影视、装置等各种不同风格中不断切换、不断变化、不断探索中。 祝愿艺术家儿子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精彩!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