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P中查看更多做法
我的观点向来就是“以食为养”。只要孩子的脾胃通畅,饮食结构合理,那么,他们就能从一日三餐中吸取足够的营养,生长发育有足够的“能量”,自然也会长得壮实。
入夏后,“通”就是最大的“补”
以通为补,意思是当身体的气血流畅、经络通畅时,五脏六腑、四肢百骸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滋养和濡润,哪怕没有吃什么补益的食疗汤方,身体各部分的功能也能得到提高。
我再举个例子,我们的身体就像一条河流,只有河道畅通,没有淤积,水流才能缓缓前进,生生不息。对于孩子来说,调理体质重在“通”,其次才是“补”。
● 气血以通为贵
《丹溪心法》载:“气血冲和,万病不生。”
气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,其关键在于“流动”。
气血通畅,流动起来,营养就能输布全身,糟粕也能顺利排泄,身体健康,精力充沛,诸病不生;反之,气血淤滞,运行受阻,即使吃再多的补品也难以吸收,反而容易壅滞成病。
● 六腑以通为用
人有五脏六腑,五脏负责藏精气,六腑负责传化物,我们的胃就属于六腑之一,负责受纳和腐熟水谷,就像食物的“加工厂”。
六腑的特性是“泻而不藏”,它们在体内发挥的作用是传送而不是贮存,因此,要时刻保持干净、畅通,要“以通为用”,否则浊毒不排则正气难复。
● 阳气升发,关键在通
阳气是生长发育的原动力。
立春以后,阳气向上升发,直至夏至达到顶点。这段时间,阳气始终处于一个向上升发的状态。天人相应,孩子会顺着这股“升发”的力量往上生长,所以,春夏季往往是孩子长高长个最快速的时间。
那么,要怎么才能保证阳气能更好地向上升发?
关键也在于“通”。家长要有意识地帮孩子疏通体内的淤堵,疏导阳气向上升发的通道,身体才能吸收饮食中的水谷精微,才能更好助长。
初夏通补,消除两大“阻滞”
入夏以后,孩子体内最常见的“淤堵”就是积和湿。
因此,初夏“以通为补”的关键,就是要消积滞、祛湿滞,帮孩子升清排浊。
1、消积滞
脾负责运化谷食,但孩子“脾常不足”,哪怕是正常饮食,三五天也会容易积食。一旦饮食不节,吃多了肥甘厚腻、难消化的食物,积食的问题就更加凸显。
所以,对于孩子来说,最常见的、阻碍气血运行的因素就是积滞。只有积极地控制消化,减少脾胃积滞的情况,孩子才能从一日三餐中吸收水谷精微,再输送到四肢、五脏、六腑。
● 及时消食导滞
每天要坚持“10秒法”,观察孩子的消化情况,如果舌苔、口气、大便、睡眠中有一项或以上不正常,如舌苔厚、口气大、大便夹杂食物残渣、入睡难、睡不安等,就提示积食了。这时马上要吃少、吃素、吃软,喝消积茶,坚持2~3天。
如果消导不及时,积食入里化热,出现舌质红、舌苔黄厚、手足心热、大便干结、小便色黄等,不仅要消积,同时还要清热,可以给孩子喝清热方,连续喝两三天。
小儿清热方(沁芳宁)
莲子:养脾益肾、养心安神¹
菊花:平肝、明眼目、疏风散热¹
枸杞子:滋补肝肾、益精明目¹
淡竹叶:清泻内火、除烦止渴¹
菜谱创建时间:2025-05-14 08:30: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