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APP打开
小暑 | 四仙涤烦汤的做法

小暑 | 四仙涤烦汤

80人浏览 2人收藏 1人做过
APP中查看更多做法
一善食养-姬灵
不吃西瓜吃冬瓜 明天就开始小暑节气啦! 暑,是炎热的意思,小暑即为“小热”,天气炎热,但并未达到一年中最热。 俗话说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,“湿热蒸人,四肢困倦,精神萎靡,懒于动作,胸满气促等”,都是小暑时节湿热交蒸之下,人们倦怠烦闷、食不甘味的真实写照。 此时饮食之道,可以清暑利湿、芳香醒脾为先,辅以轻清滋养,以护脾胃生生之气。 故而姬灵便在诸般食养之策中,挑了这一款轻简却精妙的汤羹——冬瓜薏仁鸡丝汤。

用料

小暑 | 四仙涤烦汤的做法步骤

步骤 1
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

一碗融合冬瓜、薏苡仁、鸡丝与香菇的四味汤,清而不寒,涤荡暑湿,又补充体力,以清利香美唤醒倦怠的脾胃,可谓小暑时节的“四仙涤烦汤”。 此汤灵魂,首在冬瓜。 冬瓜可谓“暑天恩物”,《随息居饮食谱》记载:“清热,养胃生津,涤秽治烦,消痈行水,治胀满,泻痢霍乱,解鱼、酒等毒。”“亦治水肿,消暑湿。” 其性甘淡微寒,入肺、大小肠、膀胱经。其清利之力,一方面入“水之上源”清热化痰;另一方面直趋膀胱,使湿热从小便而解。酷暑中饮一碗带皮冬瓜汤,利水而不伤正,如清泉涤荡脏腑,烦渴自消。 汤之基石,则赖薏苡仁之坚实。 其性甘淡微凉,入脾、胃、肺经,祛湿功力深厚而性情平和。 小暑时节湿气弥漫,最易伤脾,薏米主打渗湿兼有健脾之功,正合时宜。可令湿邪自水道而下,使困重之躯复得轻捷。 鸡肉性温味甘,乃血肉有情之品。 暑热蒸灼,汗出如浆,气随津泄,暗耗体力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称其“补虚温中,安五脏”。 在清利渗湿的食材中佐以温补之品,既防清利太过损伤阳气,又能补充因汗液而耗失的“营养”。 香菇入汤,如画龙点睛。 其性平味甘,有益气健脾之功。 现代研究发现其富含的香菇多糖与核苷类物质,能增强脾胃运化之能。菌盖中的挥发性芳香物质,可唤醒被湿气困顿的脾胃。 冬瓜为清道之“先锋”,薏米为祛湿之“砥柱”,鸡丝乃补虚之“根基”,香菇则是醒脾之“号角”。四者同气相求,共奏清暑利湿、芳香醒脾、轻补虚损之妙曲。

步骤 2
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

薏米洗净,适当浸泡;香菇泡发洗净。

步骤 3
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

鸡腿肉以姜片料酒飞水煮透,浸入冷水,去掉鸡皮,撕成小条。

步骤 4
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

将薏米,香菇入锅,入充足水量,几片生姜,先行煲煮1小时。

步骤 5
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

而后,下入冬瓜与鸡丝,继续煮20分钟左右。

步骤 6
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

以盐调味即成。

步骤 7
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

品汤物语: 缕缕清香随水汽升腾,汤羹瞬间活色生香,薏米的谷香、冬瓜的清气、鸡丝的甘美,香菇的馥郁,化作诱人美味,直透心脾。

小暑 | 四仙涤烦汤的小贴士

此汤更适合湿热的朋友。阳虚或者脾胃虚寒的朋友可以减少冬瓜与薏米的用量,或将薏米炒用,增几片生姜调和。 当小暑的热浪裹挟湿气席卷而来,不妨守一炉文火,煨一盅美汤。青白相间的冬瓜在琥珀色的汤中沉浮,薏米如珍珠散落其间,鸡丝似白玉半隐半现,香菇则如褐云舒展身姿。 趁热啜饮,一股清流自喉入腹,汗孔舒张而湿浊下泄,困顿的脾胃在菌香中被温柔唤醒。这碗凝聚古人智慧与自然馈赠的时令汤水,慰藉己身,亦款待家人。 健康不在口头上,不在医院里,就在日常作息里,我们百变的情绪里,一日三餐的厨房里。 这一期就到这里啦, 让我们相约下一期,顺时令辨体质而食养,拜拜。

菜谱创建时间:2025-07-06 23:44:50
打开App收藏